
鱼是中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,但是在鲜美的鱼肉中,总是隐藏着一根根让人稍不注意便会刺破口腔的鱼刺。很多人在吃鱼的过程中,都有过鱼刺卡喉的情况。
那么传统的喝醋吞饭究竟合不合理?如何正确处理鱼刺卡喉咙的情况?
鸡鸭鱼肉,是人们过年常常食用的食品。在人们尽享美味佳肴的时候,偶尔也会有意外发生,譬如老人、小孩有时会被鱼刺、鸡骨卡入咽喉或刺入粘膜,造成咽喉肿痛、咳嗽、血痰、呼吸困难和吞咽受阻。我院内镜室杜旭昶主任提醒广大市民:切勿相信处理食道异物“土方法”。当发生了咽喉、食道异物,一般来讲还是尽快来医院看;咀嚼韭菜、馒头等硬吞食物及喝醋的行为都不可取。异物在食管内长期刺激,会造成食管壁水肿、糜烂,甚至形成溃疡,患者会有胸口堵、疼痛,甚至有后背疼痛的症状。因此,尽早就医是关键。
鱼刺卡在喉咙咽喉部位会感觉到刺痛和明显的异物感,如果鱼刺刺到咽部的粘膜,会导致充血、水肿,甚至会诱发咳嗽。另外,鱼刺卡喉还可能引起反射性喉痉挛和异物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,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、喘鸣以及喉痛等症状;假设异物比较大,嵌在声门上,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窒息死亡。
从安全角度而言,这些方法并不科学。一些细软的小鱼刺可能被馒头等食物带进胃内,但比较坚硬的大鱼刺很可能会因为遇到“食物”而越扎越深,更严重者甚至会刺破食管和大血管,增加食道穿孔的发生风险,危险系数较高。而且,就算鱼刺被馒头、饭团等食物带到了胃中,也有可能不会被胃酸消灭,有些特殊的非常坚硬的鱼刺甚至有可能战胜胃酸,继续威胁身体。
鱼刺成分是钙,醋能与钙发生反应,鱼刺遇醋会软化直至溶解。但是我们食用的醋的有效成份是醋酸,化学名称叫乙酸,一般一瓶食用醋乙酸含量为4%—6%,如此之低的含量,用它软化鱼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久的浸泡。
醋中所含的醋酸会使幼儿软嫩的食管粘膜灼伤,并能导致鱼刺扎伤的部位伤情更重,疼痛加深,对咽喉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,甚至会导致急性喉水肿。因此喝醋除鱼刺不仅杯水车薪没效果,而且还可能伤害喉粘膜。
1、停止进餐,禁食禁水
如果被鱼刺卡喉,要立即停止进餐,禁止餐、水进入,能够避免食物挟裹异物对食道和胃肠造成二次伤害。
2、抓紧催吐
停止进餐之后,建议在第一时间进行催吐,让咽喉部肌肉出现松动,争取可以呕出鱼刺。
3、关注鱼刺的卡位深浅,及时做出“救援”
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判断卡住的位置,也可以让家里人看下卡刺的位置,用手电筒等明亮光源查看咽喉部位,假设肉眼完全可以看得到,位置很浅,可以用筷子或者镊子轻轻的将鱼刺取出。注意,请不要自己盲目尝试用手指去抠出咽喉部的鱼刺,避免对身体造成二次损伤。
4、就医治疗
如果上面所说的办法并无作用,请立即到最近的正规医院进行诊治。
汝州市人民医院胃镜室温馨提示:每逢过年过节,医院接诊误吞各种异物的患者就会增多,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。避免误吞异物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进食切忌匆忙,要细嚼慢咽,勿囫囵吞枣。
2、老年人的义齿要严防脱落,进食前要留心,睡眠前、全麻前应取下,义齿松动者及时修复。
3、教育儿童不要将各类物体放入口中玩耍。
4、异物误入食管后要立即就医,切忌用饭团、韭菜、馒头等强行下咽,以免增加并发症和手术困难。
编辑:秦俊杰 焦若莹 投稿邮箱:rzsynk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