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加班加点,谱写敬业传奇;
任劳任怨,打造爱岗典范。
争做汝州最好的
耳鼻喉科医生,
是您永恒的追求。
当美好的赞誉漫天飞来,
您却像一支饱满的谷穗
谦逊地低下了头。”
这是汝州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总院的
耳鼻喉科主任刘兴涛同事对他一段发自内心的评价。
平凡中奉献 执着中坚守
在同事口中待人和蔼的刘兴涛,在病人口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医生便是他;在同事眼中,他做事永远雷厉风行,有条不紊,对患者总是热情对待,认真详细了解病情后给予对症治疗。
含蓄内敛,不喜张扬,这是大家对刘兴涛性格的评价。每天都是默默无闻、尽职尽责的做好手上的事。
“几年前耳朵不舒服来看了一次,就认准了他。自己耳朵不舒服都来这里看,尽管有时要排队很久,但他很专业、热情,觉得等再久也值。”家在大峪镇的患者余先生说。
门诊时间,汝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耳鼻咽喉科诊室内,刘兴涛专注地给患者看病;诊室外,候诊的人总是排成长龙。加班加点已是常态,仔细问询,耐心诊断,结合病情,分析报告,刘兴涛就是用执着敬业,完美诠释了医者仁心,用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大医精诚。
选择了逆行 便只顾风雨兼程
孜孜不倦,旨在提升技能
执着追求只为患者平安
多年来,刘兴涛始终不忘医者初心,用仁心仁术竭尽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。“如果没有刘主任你一次又一次的耐心疏导与鼓励,我就没有勇气进行手术,真的非常谢谢你和其他医生们”,前不久出院的76岁李老太握着刘兴涛的手说道。
原来是李老太被耳朵疼痛、听力不佳困扰数月,反复辗转多家医院,最终经刘兴涛诊断为“右侧慢性乳突炎 右耳中耳胆脂瘤”,需进行手术,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,手术难度大、风险高,且李老太对全麻充满了恐惧。最终在刘兴涛与团队其他成员的耐心疏导、精心准备、细致手术下,李老太病情好转。
“我现在可以吞咽、说话,都恢复良好。能保住喉咙,还能正常地经口鼻呼吸,真是多亏了您的医疗团队。”近日,耳鼻喉科复查的陈先生正一个劲地向耳鼻喉头科主任刘兴涛道谢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来自临汝镇的陈先生今年50岁,早在一年前,就开始出现咽喉疼痛与异物感。一直以为只是慢性咽喉炎,自己也就没有做详细的检查。 直到慢慢地病情逐渐加重,开始出现吞咽困难,近日,陈先生才来汝州市人民医院做了个喉镜,医生取了病理活检,结果提示鳞状细胞癌。通过进一步详细的专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刘兴涛明确诊断陈先生为声门癌。根据陈先生的身体情况,刘兴涛的团队展开病例讨论,大家畅所欲言,最后得出总结:虽然陈先生的肿瘤局部分期较晚,但喉腔尚好,首选手术治疗。
“现在手术还不算迟,机会非常大。”刘兴涛充满信心地说道。到了手术日期,在为陈先生准备好全麻后,由刘兴涛主刀,开展了喉部分切除术+喉功能重建术+喉返神经探查术+气管切开术,手术非常成功。
因为手术精准地为陈先生保留了喉功能,后期康复中,陈先生不仅发音良好,还能正常经口经鼻呼吸,更不会出现咽瘘等手术并发症。
无私传帮带 心怀专科团队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在同事眼中,刘兴涛像领路人,分享、引导、创造条件、甘为人梯,他乐于让年轻医生脱颖而出。
“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,不断‘充电’和创新是必须的。”在自己学习的同时,刘兴涛重引导科室同事学习提高,他经常给年轻医生创造机会参加各类协会和论坛,从中学习最先进的诊疗方法和手术方式,他鼓励同事利用下班时间多读相关学术资料,写论文、搞课题。
尽管临床工作很忙,他始终将医学教育的言传身教贯穿于日常工作中,刘兴涛坚持每周带领科室医生查房,并向他们认真讲解疾病的发病原理、诊断治疗等细节。在每月一次的病历讨论会上,刘兴涛总能以一些疑难的不典型的病理为例,开阔知识面,鼓励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专题学习,不断提升实操能力和诊疗、服务水平。在他的努力下,科室内逐渐形成了共同学习、比学赶超的氛围。
刘兴涛总是与科里同事“打”成一片。他最乐意给年轻医生当助手,看到他们进步便是他最大的骄傲。这种“宽中有严”的方式,让整个科室充盈着宽松、亲切、团结的气氛,科室的医疗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给生命一缕阳光,让生活充满温暖;给健康一丝绿意,让生活充满希望。
刘兴涛以一颗平和却又不乏对医学热情的心,执着而坚定地行走在医学之路上,始终对自己高标准、严要求,在医生这个岗位上认真踏实地奉献着,生动地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。
供稿:王婉璐 侯晓蕾
供图:韩丹丹
编辑:秦俊杰 王婉璐 侯晓蕾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